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周易论:《易传》的时代与作者

编辑:风灵缘 日期:2021-09-05 09:48 来源:乾坤网 浏览:

《易传》这东西,在先秦时期是没有的,有些先秦的书里如《战国策·齐策四》里引“《易传》曰”云云,那些篇章是秦汉(包括)以后的拟作,不能据为典要。在秦末汉初,《易传》是爆发式的突然大量出现,其中的一些篇章和《周易》并行,被编成了《易经》,《易传》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一起统称为“《易》”,而且被坚定地认为是孔子写的,这种看法,在西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孔子世家》里说: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这话是秦汉儒生根据《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演绎来的,所以汉代的《古论语》跟风把“亦”改成“易”属上句读,硬给弄成孔子“五十以学《易》”了。

汉代以后把《易经》里的《易传》称为“十翼”,“十翼”这个名称出现比较晚,汉代的时候只说是“十篇”,《汉书·艺文志》里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儒林传》里说费直“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没有“十翼”这种名称;这个名称大概是南朝时期刘勰的原创,他在《文心雕龙·宗经》里说:

“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

这时候才出现了“十翼”这个名称,被后人所接受,如隋朝的牛弘在《请开献书之路表》中说:

“孔子以大圣之才,开素王之业,宪章祖述,制《礼》刊《诗》,正五始而条《春秋》,阐十翼而弘《易》道。”

说“十翼”是孔子“阐”的。可是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孔子根本就没见过《周易》,自然也没有读《周易》、谈《周易》、传《周易》之类的事情,这样的话,都是孔子之后研习《周易》的儒家门人的杜撰,是为了给自己研习《周易》找借口的。

先秦时期的儒家,只有“子思之儒”研究卜筮,也笃信卜筮,他们把“易”当成他们研习的“六艺”之一,和《诗》《书》《春秋》、礼、乐并行,可能也编造了一些孔子谈易、传易的说辞,可这个实在也不好确定,因为他们并不研究筮书,他们研究的“易”不是《周易》这个书,而是指卜筮,相当于《周礼》中所载“六艺”中的“数”,所以他们即使是编造孔子与“易”有关的话,也不过是说孔子教授过易(数),而不会说是传《周易》。当然他们必定也会参考筮书,可并没有去为筮书作什么“传”,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易传》留下来,所以李学勤先生说:

《子思子》主要是记录传述孔子引《易》的言论,其思想与《易传》相通之处也是在儒学的一些大的方面,对《易》学本身则少阐发。继承子思之学的孟子,更未见论《易》。因此,思孟一派虽有闻于孔门《易》说,却不能认为传《易》。”[1]

李先生说子思一派“记录传述孔子引《易》的言论”,其实说“编造杜撰孔子引‘易’的言论”更准确,他们也没有去研究、讲习《周易》,即没有传《周易》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有《易传》流传下来。子思之后相继崛起的两大儒家流派是“孟氏之儒”和“荀氏之儒”(汉代为避宣帝刘询讳改“荀”作“孙”),即孟子和荀子的两大学派。李学勤先生已经说了,孟子一派是不谈“易”的,只有最晚的荀子一派才谈“易”,而且的确谈的是《周易》并且作了《易传》。

周易论:《易传》的时代与作者
图片来源:colorhub

南宋初年刊本《周易注疏》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发表过一篇《〈易传〉的制作时代及作者再探》,[2]比较全面地阐述个人的观点,这里就撮其要者略作陈述,当然也有些补充和补正的内容。

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对《易经》经、传的制作时代和作者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其中对《易传》的结论是:

1.《易传》中有大部分是秦时代的荀子的门徒们楚国的人所著的。

2.《易传》著书的时期当得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以后。[3]

对《易传》制作时代研究最力的还有李镜池先生,他在《周易探源》的《易传探源》部分中,也明确地认为“孔子并未作过《易传》”,先秦时期儒家并无传授《周易》之事,把传本《易经》中的七种十篇划分成三组:

第一组 《彖传》与《象传》——有系统的较早的释“经”之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其著作者当是齐鲁间的儒家者流。

第二组 《系辞》与《文言》——汇集前人解经的残篇断简,并加以新著的材料。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

第三组 《说卦》、《序卦》与《杂卦》——较晚的作品。在昭宣之后。[4]

把郭、李两先生的说法一对照就可以看出,二者的看法有一个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甚至不是先秦的作品,而是秦(包括)以后的作品,郭先生的看法更明晰,认为秦始皇三十四年以后的作品,而且其作品大多出自荀门,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最中肯綦。

这里要先说明的是《说卦》这篇,这篇《易传》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就提到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失传,直到汉宣帝的时候,河内女子从老屋里发现了献上,又被编入《易传》,而且被分成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篇(见《隋书·经籍志》)。这篇东西虽然后得,它却是先秦的作品,不是儒家《易传》,而是卜筮之书的辅助性作品,就象晋代汲冢出土的《卦下易经》之类一样,是供卜筮者参考的筮法书。它在汉代被收入儒家《易传》,因为《周易》本来就是卜筮之书,不谈卜筮是不行的,这点儒生们也无法回避,只能接受它,可他们非常不甘心,就在《说卦》前面加了一段儒家的《易传》,就是今天所见《说卦》开始“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到“是故《易》逆数也”,这段又见于马王堆帛书《易传》的《衷》篇,[5]显然是儒家《易传》的内容。《衷》篇失传了,这段文字因为被放在《说卦》里得以保留下来,除此之外,都是谈卦象和卦理、卦义的,是先秦筮卦之书的辅助或衍生作品,与儒家的学说关系不大,所以这三篇实际上不应该算作儒家的《易传》。

战国末期,继孟子的“孟氏之儒”之后,儒家最大的学派就是荀子一派,被称为“荀氏之儒”,该派兴盛于齐国,战国末到秦汉间的儒生多出自荀门,自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时候禁学焚书的时候,受迫害最为严重的就是荀门儒生。《荀子·尧问》里说:

“孙(荀)卿迫于乱世,遒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剌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

似乎是说荀子活到了秦朝,还受到了暴秦的迫害,不得不装疯卖傻。但一般认为荀子没活到秦朝的建立,这不过是受秦迫害的荀门儒生拿荀子的遭际来发泄自己的愤懑而已。

民间的儒生本是靠教授《诗》《书》来谋生糊口的,现在秦始皇不让讲了,凡是“偶语《诗》《书》者弃市”,即聚讲《诗》《书》的要杀头,儒生们没了生活来源,怎么办?只能另想别的办法,他们选中了卜筮之书的《周易》,秦人禁学不禁卜筮之书,他们就拿这个书来讲习。此行为的首创者就是齐人田何,他是跨了秦、汉两朝的人,而且是齐人,必定是荀门的儒生,在受迫害的情况下,他想到了靠《周易》来延续讲习之业,其实就是为了个人和本门的生存计。所以《汉书·儒林传》里说“要言《易》者本之田何”、“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何)、丁将军”,《前汉纪·孝成皇帝纪二》里也说“汉兴,田何以《易》授民,故言《易》者本之田何焉”、“刘向校《易》说,皆祖之田何。”汉代凡是研究《周易》的,都以田何为祖师爷,这是不争的事实。

标签: 周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