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易学感应,规律的变化不可捉摸

编辑:算命 日期:2021-02-20 11:44 来源:未知 浏览:

前一篇说到“混沌理论”,这在科学界也是一个展新的理论,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是人类飞上太空后,科学家才发现现象并不是经典物理那么1+1=2般的公式化。现象更复杂,会超出预测,不按即定规律行走,这就是混沌理论的真面目。“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讲的这种规律的变化让你不可捉摸,就如人的命运一样。

易学感应,规律的变化不可捉摸
图片来源:

在通俗了解混沌理论的视频中,有个数学家有一个公式,并且画了一组图,这组图都以四个数字为单位,四组共十六数,十六再乘四就是六十四数,与易经的六十四卦,四营,十六种子卦,非常接近了。如果被外国人破解了易经,我们中国人要羞愧死了。我们会愧对“龙的传人”称号,更愧为“神州”之民。别把自己的宝贝当封建迷信的糟粕,看看混沌理论的视频,你就知道易经讲的是多么高大上的知识。下面附视频中的截图大家看看。

邵康节在《皇极经世》中说“道生天,天生地,及其成功而身退。故子继父禅,是以乾退一位也。”这说的是后天八卦乾从归藏八卦的乾在子退一位到亥。但我想引用的是“道生天,天生地”,他还说过“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神在天地中,道生天地,那么神也就是道,无神不成天地。这和圣经创世纪里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和“神之道”说得是同一个道理。

他说“变中之应,天道也。故元为变,则亨应之;利为变,则应之以贞。应中之变,人事也,故变则凶,应则吉;变则吝,应则悔也。”在易元为春;亨为夏;利为秋;贞为冬。元为变则亨应之,元是春为三八木,亨是夏为二七火,那么就是2与3应,也就是2+3为5,利为变,则应之以贞,利为四九金,贞为一六水,那么就是4与1应,也就是4+1=5。不管道家的书还是易学家邵康节的书从中都可以看到三五以变是指的河图一四与二三和中宫之五互相感应而转化。

“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这句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指出了神是阴阳合一,不是阴阳互变,如果阴阳互变就阳消阴长,不可长久,就不能说不为阴阳所摄。神指的是太极图的两个鱼眼,在阳中它是阴,在阴中它是阳。它总能与本质成一阴一阳相配,正负相加为零而化虚,所以一切业报不能报应它,这就是不为阴阳所摄之意。

一阴一阳就是正合,如纳甲所示,乾纳甲,坤纳乙,乾与坤是每一个爻位都是一阴一阳相合,因此正合就是甲乙合。艮纳丙,兑纳丁,艮兑也是每一个爻位都是一阴一阳相合,所以正合就是丙丁合。坎纳戊,离纳己,坎离也是每一个爻位都是一阴一阳相合,所以正合就是戊己合。震纳庚,巽纳辛,震巽也是每一个爻位都是一阴一阳相合,所以正合就是庚辛相合。乾纳壬,坤纳癸,壬与癸也是正合。那么推背图说的“阴阳合化以正”就是指的这几组数的正合,正合能还虚,还虚能治世人迷于物质和自我真实的病,所以这是化以正。

河图的二七火到洛书四九金,河图四九金到洛书二七火,那么也就是火即是金,金也即是火,看似两者,其实位次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用女子争合来说,一个女子嫁给姓张的为张氏,嫁给姓王的为王氏,都是同一个女子,但因为合了不同的夫,就有了不同的归属,但其本质上是同一个女人。就如河图的二七火到了洛书的四九金位,就如把这个女人归入张家。河图的四九金到洛书的二七火,又如把这个女人归入到王家。张家和王家就如不变的河图火位和金位,嫁入金位的火女和嫁入火位的金女,就如这个女人的双重身份。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一个动与静相变的变化。因为二七火在南方,归于属阳的半边,四九金在西方归入属静的阴半边。当四九金换到二七火位的阳时,阴就变为阳动;同样当二七火本主动的阳,换到四九金的阴静之位,本主动的就变成静了。

你的梦中境是属阴的,在二维平面里,就如电视剧在显示屏中一样。白天人活在三维空间,人就感觉这不是梦,但这只是因为二七火与四九金换位了,阳动与阴静性质改变了。我们说到很关键的一点,人为什么会知道梦是虚幻而不知道白天是虚幻,原因就在此。也就是说白天我们也活在如梦境一样的幻境里。白天的我们就如梦中的我们一样,是感应了这种是量子变动组合而产生了幻境。因此白天的你跟梦中的你一样并没有真实的存在过。白天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单位等等都如梦中境一样,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一切只活在你在梦中一样的真实里。

为什么白天的人、熟悉的人梦里会出现,因为二七火和四九金换位,所以这些信息会从白天的阳动转入梦境,也会从梦境转入白天。为什么人在梦里和在白天即遇到一些熟悉的场景,又遇到一些陌生的场景呢?比如每天的房子,家居,街道都是不变的,一些同事,邻居也是天天见面不变的?这是因为二七火和四九金异位,因此支持了我们不管是梦境还是白天都会遇到熟悉的场景和人物。但一六水和三八木不变,一与三是阳动,阳动都是生新的,所以我们会遇到一些陌生的人物和场景。也因为一与三是阳推动二与四在变,所以在一些熟悉的场景中会混入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人的情绪,思想,言语,感受,所见所听等等都如梦境一样,只是感应,没有真实的人。在梦里你会说话,为什么白天的说话就不是梦?在梦里你会走路,为什么白天的走路就不是梦?在梦里你会思考,为什么白天思考的就是真实的你?在梦里你会恋爱,会哭会笑,为什么白天你因为哭了和笑了,就一定是真实?在梦里你会饱吃一顿,会尝到美味的滋味,为什么白天你在品尝美食的就不是一个梦呢?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应而已,更有甚事?”《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觉悟是从白天的大梦中首次醒来,会忽然发现:“哇!我一直感觉这个大千世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有着对应各种境界的趣味,人活的是那么真实。但证道后我忽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空的呀!我原来是活在梦中的人啊!一梦醒来才发现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证初果的所思所感就是如此。

科学家说有十个空间维度,其实并没有十个维度,这种我们认为的维度,你可以理解为在阳动与阴静这阴阳两地之间互相交感的只有五个空间维度。但因为阴阳两变就成为十,就如我们十天干一样,是十个数,但是各五阳与五阴交感。除了三维,第四维是觉悟时知道时间不是过去、未来、现在这样的概念。时间的本质是虚无,因为争合而有时间。争合就产生感应,就有念念相续,就有时间和自我的存在感。第五维是觉悟时知道空间也是虚无,空间和时间就如纬与经之间的十字交叉。十个数字,五个为时间的阳动,五个为空间的阴静。一切事物在空间中变化,但空间变了,时间也同样在变。这是爱因斯坦发现的时间和空间有关联性。因此才有了现在的纽约时间,北京时间等等各地自己的时间,因为各国空间不同,所以时间也不同,因此空间和时间就有相应的感应性。

河图所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与成之间的感应关系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感应关系。这种感应关系是因为三五以变而来,所以每一组数字差都是五。比如天一与地六差是五,其它以此类推。

程子说︰“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为应,所以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

感是感受,能感受的是心,比如你看到梦境,但你在睡觉,明显不是睡觉的眼睛能看到梦境。梦境中的你是虚无,也明显不会是虚无的你在看梦境。那么这个在看梦境的是谁?这个就是我们要觉悟的,佛教禅宗所问的问题:“你是谁?”人的真面目是这个看不到的、摸不到的、没有形象的,只有感知的灵。“心灵”,没有灵就没有心的感知。就不会有心里的快乐还是不快乐,是饱是暧,是饥是冻……这些心的感应都来自灵知。

有感就必有应,你感到冷了,你就会找衣服穿,感觉饿了,你就会找食物吃。所应复为感,穿上衣服了,你就又感到温暧了;食物吃进去了,你就感觉不饿了,所以外境对心又产生了从应到感的变化。从感到应,和从应到感,这是阴阳变化的次序。心为阳动,外境为阴,因为一切物质都是梦幻,只有这颗感知的心灵是活生生的。

肉体是梦幻,心灵是活生生的,因此易经说:“知其存而不知其亡”,就是指的人认为身体是存在的,是活的,但不知道这其实是死物。庄子说“视生如死,视死如生”,也是指觉悟后对物质看法与世人就完全相反,因此觉悟的思想就是太极中那两个鱼眼,而世人的思想就如太极中的白半边和黑半边。

“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感应的道理人能觉悟,会影响人的生存法则。因为一切都为虚幻,你如果执实有,就是愚昧无知。那么妻子,孩子,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真正存在的是因为这些数变而有了你的妻子,孩子,工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造等等。所以人要活得有爱,就要这数有爱,你才能感应到爱。要活得丰富就要数丰富,比如给你生子,你才有儿子。给你生女,你才有女儿。觉悟这个道理的人就不会在物质中求富足,而会去求道,因为这个道是决定你各种生活的生死存亡,幸与不幸。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会再对物质世界的各种情感,各种遭遇或是爱得死去活来,或是恨得咬牙切齿。只是静默的观之,来什么境都是我的心所造,我要嫌境不好,就要努力去改心,而不是改境。改心去合与阳的道就得着各种好,如果去合于阴的道就得着各种悲苦。人可以顺应道,因为人有智慧,所以易经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圣经中耶稣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这句就是因为耶稣是灵的象征,就如圣经中说“本着灵的大能,而说他是神的儿子。”人的本来面目是这个灵,所以圣经教人成为属灵的。一切物质都是幻象,人如果爱物质胜于爱灵,那就是愚昧无知,所以才有这句爱父母或是爱孩子胜于爱灵的,就不配做他的门徒。

达摩祖师《悟性论》“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达摩大师也是说,悟道就是悟得一切万物都是幻象,本质是无生的,如梦中人没有片刻真实。悟得这个道理以后,要从认一切为真相的偏执思想中解放自己,这就是离相为宗。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标签:

与《易学感应,规律的变化不可捉摸》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