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周易10大人生鉴言,非常有用的

编辑:易翠花开 日期:2021-10-18 10:45 来源:乾坤网 浏览:

鬼谷子,纵横家的始祖,后世尊称为谋圣。他洞悉人性,认为成大事者,掌控自己的情绪非常关键。

今天,与大家分享《周易》十则不可不读的人生鉴言。为人处事中,一定要警惕这些情况的发生!

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礼。

大惊易失态,大哀易失颜。

大乐易失察,大惧易失节。

大思易失爱,大醉易失德。

大话易失信,大欲易失命。

- 01 -

大喜易失言

人在高兴、激动的时候,容易什么话都讲,言多必失。

因为想要分享自己的心情,所以不吐不快,说话就没那么谨慎了。一旦得意忘形,更容易得罪人。

所以,心情可以激动,但是心态一定要沉稳。

- 02 -

大怒易失礼

在心情不好、大怒时候,容易失去礼节。

被誉为中国“民族英雄”林则徐,年轻时其实也是一位性情刚烈之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洋鬼子便派兵进京要挟清朝政府严办林则徐,接着便是一道圣旨:解押林则徐到京听候惩办。

当时,林则徐是又气又恼,但他仍不慌不忙。原来每当他要发怒的时候就想起了“制怒”的横幅。

这张横幅是林则徐父亲的遗训。因他年轻时性子急躁,遇事不顺就要发怒。随身带着,是要时刻警惕自己心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

他还悟出了制怒养身的道理,他说“性子急躁,遇事不顺心,便易发怒;发怒多了,干肝火就旺,肝火旺,既坏事,又伤身。

所以,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 03 -

大惊易失态

遇到惊吓或惊讶的事情时,容易失态。

三国故事里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更是艰苦砥砺的。

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那我们就时刻保持平常心。

- 04 -

大哀易失颜

遇到种种衰伤时,容易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垂头丧气。

一个人一旦遭到重大的打击,心情哀痛,在歇斯底里的发泄之后,整个人的气色会很难看。

所以要注意节制、顺变,忘掉衰伤。人,毕竟是要往前看的。

周易10大人生鉴言,非常有用的
图片来源:colorhub

- 05 -

大乐易失察

在高兴的时候,容易失去辨识能力。

人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觉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悦目的,而就在此时,分辨的功能往往会被削弱,思考的逻辑会被淡化。

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多快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陷阱。所以,如果一件事让你“喜出望外”,不妨想一想,会不会是陷阱。

- 06 -

大惧易失节

在面临恐惧时,容易失去原则和底线。

人在面临恐惧或诱惑(诱惑与恐惧往往是一体的)时,意志不坚的人往往会失去原则与底线。

就比如:明朝重臣洪承畴松山之败后被俘,禁不起美色的诱惑而降清。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而这时,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抬头直面、坚定不移,不会失去原则和底线。

- 07 -

大思易失爱

太繁复的思虑和顾虑,容易失去亲人和爱人。

亲密关系中,最忌讳就是计较。你付出的多,我付出的少,一旦计较起来,关系就毁了。

全心付出,真诚去爱,不辜负就好。

- 08 -

大醉易失德

在喝的伶仃大醉的时候,越容易妄语、绮语,行为往往也会出格。

小饮怡情,大饮伤身。酒喝多了,不仅伤肝伤肾,更容易伤德。

喝多了就容易多说,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会说,轻轻松松就能得罪一批人;喝多了还容易妄行,酒精麻痹之下,人无法自我控制,行为很容易失格。

人到中年,全家老小都在身边,身体健康最重要。修身养性,清茶伴书,才是延年之道。

- 09 -

大话易失信

办事前说大话的,容易失信于人。

言既出,行必果。说话做事,讲求的就是一个诚信。

食言而肥,一个人越喜欢信口开河,越难取信别人。

不轻诺,诺必果。

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

- 10 -

大欲易失命

在欲望越大的时候,越容易失去性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太多,越没有什么好下场。

做人做事,尽自己本分,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足够了。

太多的欲望,是一种煎熬,不择手段去获得,得陇望蜀,永远无法解脱。

外物的丰盛无法滋润贫瘠的内心,内心丰富安宁,才是最大的幸福。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译义: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周易 系辞上》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如今,《周易》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而它的作用早已不是卜问吉凶,而是教会人们用系统的方法认知世界。

古誉《周易》为五经之首,“与天地准”,“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可以经纬天地,探测鬼神,匡济邦家,推辟咎悔。”能做到这些,“虽人非上圣,亦近代一贤。”近代以来,推崇《周易》的学者更认为《周易》“包容万有”,无所不能,几成“神学”。

说起《周易》(或叫易经),很多人都觉得很神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涉及到我们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个俗间的错觉:提起《周易》,停留在世俗间的印象,就是戴着墨镜,留着八字胡的“周易预测”,所谓“一支铁笔判吉凶,三角金钱定乾坤”——算卦。其实占卜预测,只是《周易》的功能之一,并且实际上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有神明指引,而是作为一个经验、智慧的武库,给予我们经验的启迪、思想的方法、规避风险的途径,它本身是一部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重要经典著作。

《周易》是谁都可以汲取营养的智慧宝库;《周易》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周易》是一部说通天人事理的文化经典;《周易》指导人们成就人生、成就事业。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确有这样的内涵和地位。

《周易》之学能垂千载之久,为历代智者、著名文人、军事家、政治家奉若神明,必当属有用之学。孔夫子深知预测顺逆可以趋吉避凶减少过失,故披览《周易》以致“韦编三绝”,以此即可印证《周易》的价值。

与《周易10大人生鉴言,非常有用的》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