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从易经出发,谈儒释道三教相通

编辑:德善卦师 日期:2022-11-15 08:30 来源:乾坤网 浏览: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易经被尊为大道之源。这一种观点,即使放到今天,就算有人心存疑问,恐怕也不敢公然提出质疑。可是,自秦汉以来,能懂《易经》的人越来越少。这似乎很不符合「易」的名分。「易」有三义:一曰变易,二曰简易,三曰不易。既然说她简易,人们怎么就读不懂了呢?怎么就把她发展成「玄」了呢?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摘自《系辞传》

我最初接触易经是什么时候呢?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一次完整阅读的版本是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大学读书馆里借来的。奈何彼时我识见粗浅,兼之自身内外诸多影响,心理出了些问题,心神常常不宁,纵使读了全本,也是迷迷糊糊,没记住多少言辞,更谈不上研究了。唯有一样,坤之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句话常绕耳边,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易之阴阳

再后来,也时不时看些曾仕强先生的百家讲坛《易经的智慧》。看完了其中总论部分和具体解卦的乾坤至师比卦。曾先生公开讲《易经》,其中可讲不可讲需有取舍。因此他多谈「理」的部分,看上去讲了不少道理,但是讲得多了,难免有牵强附会的部分。

我也曾经用书中的方法做些简单的卜筮。每每有中的,也只知其然,不明其所以然。更多的情况,则是卦象已出,却不明其意。只好自嘲修行浅薄。

直到半年前的某一天(约2022年3月),在B站上与西南某大学的X教授辩论“四象”——他说朱子把少阳和少阴弄反了。他把四象和四季关联对应,来证明他所画少阳和少阴是对的。虽然只能用文字来评论,但为了评论,我还是认真地反复听取了X教授的辩论,并且反复地在草稿纸上画图求证。也正是这次辩论,我把自己置于整个天地之间,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了一番天地与我的关系。在某一时刻,我彷佛与邵雍康节先生、孔夫子、周文王乃至伏羲氏作了一番天人交流,顿悟「定」与「位」的真意。(注:朱子《周易本义》中八卦次序取自邵雍先生,邵雍先生是北宋理学家。)

《系辞传》开篇即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大学》亦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何为「定」?止而后「定」。

何者「定」?天地运行不止,而「吾」自止而「定」矣,依天地而「定」也。

自此一悟,方体悟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真意,追溯朱子,文中子,至于孔孟,莫不有证。乃至诸佛经,我完整读了《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早已背诵如流),在读到《楞严经》第三章时,即知佛言“戒定慧”中「定」与孔门《大学》之「定」同义。乃至证诸老庄,老子之「定」与「静」何尝与儒释二家有异?

自此,我不仅一下子变得可以顺畅地通读古籍文言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下字典即可通过),而且儒释道三家经典中也可以常读常有证有得。乃至《易经》更是常读常新。

自此可知,孔夫子之所以为「聖」。其言“止、定、静、安、虑、得”可谓极尽“前后次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复归于「得」,可谓知人。此为所有人开设的方便门。无论智愚贤不肖,都可以通过这条修行路径有所「得」(终点当然应当是明德至道)。

留一课题,供读者思考。除了「定」的真意相通,儒释道三家始终都在探讨一大共通性问题,不知道您是否察觉到。

另附一言后人经常能听到的话,却因常常被断章取义,恐怕早已偏离了本意——《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以上为“从易经出发,谈儒释道三教相通性”的全部内容。不要以为孔子、孟子的修养,和佛家、道家不一样,其事其理是和佛、道相通的,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