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辩证传统文化是不是佛教的基础

编辑:算命一条街 日期:2021-05-07 10:19 来源:未知 浏览: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是什么关系?行孝道、做好人与往生有关吗?


图片来源:

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大家都很关注。因为现在传统文化在普及,佛教也在普及。传统文化注重教育,而佛教比较注重信仰。

关于传统文化是不是走入佛门的基础,首先我们要弄清楚:

什么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包不包括佛教?

先要把这两个问题理顺。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先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从文字上理解;二是从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来理解。

有些人理解的可能不一定是文字本身的这个意义,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结果就是讲孝道,提倡弟子规等,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儒家的思想,这个理解是很片面、很狭隘的。

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所有文化都属于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大的范畴,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佛教文化,包含了儒家、道家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化。

现在一些人弘扬传统文化,是在传统文化里面选了一部分,比如弘扬儒家的孝道、弟子规等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

选取传统文化里狭窄的、小范围的内容来弘扬,而打出的旗号是“传统文化”,这样能不能代表整个传统文化呢?

不能代表的。它只能代表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它连儒家文化的内容都没讲完整。弟子规、孝道只是儒家文化里面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内容,儒家更高的还是追求“德”和“道”,注重道德仁义等。

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这个名称的范围,把它们具体区分开来。

二、传统文化是不是佛教的基础?

如果是佛教的基础,那么学佛的人一定要先学传统文化,不学传统文化就不能进入佛门。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存在矛盾了。

站在我们中国的立场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但是佛教从哪里来的?从印度来的。印度有没有传统文化?至少没有中国这些传统文化,这说明佛教并不需要传统文化这个基础。

佛教的发展其实是两个方向:从印度到中国,它本身的源头在印度;到了中国之后,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佛教如果一定要以儒家的孝道、弟子规作为人文基础的话,那印度没有这个理论基础,佛法又是怎么生根的呢?这就说明佛教不需要靠传统文化作为基础。

传统文化对佛教有没有冲击呢?

没有冲击。它跟佛教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佛教里面有五戒十善,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就对应了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

当然,严格来讲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佛教讲的不杀生,其意义应该超过儒家的仁。仁,就是有仁义之心,但还没有扩大到不杀生这个范围,所以,“仁”与“不杀生”之间不能画等号,只可以大概这么理解。

因此,佛教的范围其实已经超过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范围,儒家的核心理念“仁”,在佛教里面还只是人道里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所以,传统文化跟佛教有共性,有相通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一定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佛教是以五戒十善、因果轮回为基础,而不是以某种文化作为基础。

比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或者印度,是不是也要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学佛呢?不可能,他们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有西方文化,但是西方文化里也有道德要求,比方说基督教,它的道德要求跟佛教的五戒十善也相通,这个叫共法——共通的一个法。

人道、天道的善法是所有世间正面文化相通的一面。所以中国的儒家、道家,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善。

人天善法几乎是所有宗教文化的共同点,也就是共法。

佛教本身有这个基础,已经包含这方面内容。但这个共通的善法跟佛教也不矛盾。

学佛了,也要好好做人,这是应该的,这只是表明你用什么方式来做人。如果我们学佛后懂得因果道理,用五戒十善的标准去做人就可以了。

如果不懂得五戒十善,通过弟子规、行孝道来学会做人,然后慢慢地信佛,也可以。只要有善心,然后慢慢地走入信仰,这是可以的。

三、佛法独有的追求——成佛

我们一旦走上信仰之路后,就不会停留在做人这个层面了,就会超越人天善法,超越五戒十善,超越孝道、弟子规,因为我们的心性已经有更高的要求了,就是要超越生死,超越轮回,达到最终的目的——成佛,成佛就不在除佛教之外的任何传统文化范围里面了。

儒家没有,道家没有,基督教也没有,伊斯兰教也没有,其他的宗教里面都没有,这就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地方。

我们如果把佛教拿开,纯粹地看传统文化,它也只是让我们做人,做一个好人;也许更高一点,如道家追求清净无为和个人解脱。

如果从佛教的立场来看,道家最高的境界,可能接近小乘的罗汉圣人的境界。“接近”,就是它也可能达到罗汉的境界,但是大部分可能达不到,因为罗汉已经到无我的境界了。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成佛。成佛就不是做一个世间善人,尽点孝道,或者学点弟子规了,而是有更高境界,这是佛法最高的精神。

四、成佛的捷径

学习净土法门就知道,成佛很难,成佛如果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一生一世,甚至多生多世的力量,都难以达到,所以净土宗走了一个捷径——靠佛力,念佛往生西方。

为什么要念佛往生西方呢?

这就是对我们自己根机的反省。我们没有圣人的根机,我们靠自己的能力解脱非常困难。再降低一点,我们连最基本的做人道德标准,可能都做不到。

现在许多人提倡孝道,为什么要提倡孝道?

因为大量的人不孝了。如果大量的人都孝,还需要去提倡吗?不需要。就像世间有法律,法律是针对谁的?针对不守法的人,如果所有人都守法了,这个法律就可以不存在了。

孝道是因为很多人都不孝,所以才需要去提倡它,鼓励它,赞叹它;假如所有人都孝,这个法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老子讲的:没有道,讲德;没有德,讲仁;没有仁,讲义——朋友之间讲义气,因为没有仁心了;没有义了,讲礼;然后礼也没有了,就讲法,靠法律来惩罚。

人心越来越堕落,不得已,只好从低的层面来要求。为何现在大力提倡孝道、弟子规?是因为现在缺乏基本的做人的道德,才需要大量地去提倡。

站在净土法门了生死的立场来看,我们如果连基本的孝道、弟子规都做不到,我们还有能力去成佛吗?没有能力成佛怎么办?就只能靠念佛往生了,只能选择净土法门了。

我们没有能力做到靠自己的修行成就佛道,连最低的做人的道德都做不到,还能要求自己达到更高的,最高的,佛的境界吗?

这个时候就只有选择净土法门念佛往生。

当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我们往生西方不是靠孝道,不是靠弟子规,而是靠念佛。

五、其他善法与往生有无冲突

孝道、弟子规跟往生有没有冲突呢?

两者本身是没有冲突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理解它,运用它。

孝道就是孝道,不要跟往生扯上边。非得跟往生拉上关系,那就是抬高弟子规、孝道的地位了。

行孝道就能往生吗?不能往生。

但是要往生的人要不要尽孝道呢?当然要。

这不是杂行不杂行的问题。我们要明确孝道的定位:它就是世间的一个问题,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不要将孝道跟往生挂钩。往生只能依靠阿弥陀佛,只有念佛才能往生西方。

如果我们心中只有阿弥陀佛了,其他的一切善法,都不矛盾,都不冲突,也都不障碍,也都不成为杂行,因为不需要靠它们来往生,往生只靠念佛。

我们该尽孝道就尽孝道,该学弟子规就学弟子规,这些与往生是不相干的。

如果非得要与往生挂钩,我念佛又要去学弟子规,是不是杂行?

那就肯定是杂行了,因为自己心中没把它分清。如果分清楚了就不会杂了,念佛就念佛,该尽孝道就尽孝道,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六、杂行与善行

所以这个“杂”的概念,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怎么理解它。

“杂”就是认为不够,需要加。比如,认为念佛不够,念佛还不能达到往生的目的,我要加一点弟子规,加一点孝道,加一点做人的基本道德,如果这样就是杂行。

杂是什么?

就像往纯的东西,比如水里面添东西。如果认为往生靠念佛还不够,靠阿弥陀佛还不行,我要加东西,加功德,加我个人的修行,这就是“杂”。

如果我不加东西,只依靠阿弥陀佛,我相信阿弥陀佛,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加不进来。该行孝的行孝,该做善事的做善事,该做功德的做功德,但是往生依然靠阿弥陀佛,这样就互不影响了。

世间法就是世间法,与往生没有关系。

有人认为,念佛加孝道,念佛加做人,更能保证往生。怎么可能呢?做人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往生,往生也照样没有希望。

做人做得好只能表示在人道里面他比一般人做得好,从世间善法讲,善恶因果会改变一些,但是从往生讲,这个还是属于少善根、少福德,还是不能往生。

我们要多闻法,多思考,把世间法、佛法,难行道、易行道分清楚,明白各自的定位。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标签:

与《辩证传统文化是不是佛教的基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