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目录:道教入门知识一百八十问

编辑:算命 日期:2021-01-12 10:22 来源:未知 浏览:

本文共涉及道教知识一百八十问,各位道友也可将本内容分享给您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弘扬道教,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目录:道教入门知识一百八十问
图片来源:

一、道教教义

1、什么是道教?

2、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4、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5、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6、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7、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8、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9、什么是道与德?

10、何为道教三宝?

11、什么是承负?

12、什么叫守庚申?

13、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14、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15、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16、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17、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何谓三界十方?

20、何谓四恩三有?

21、何谓三皈五戒?

22、如何拜师? 

23、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24、何谓三障与十恶?

25、何谓三塗五苦?

26、何谓三灾八难?

27、什么是三元五腊?

28、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29、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30、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31、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32、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二、道教文化

33、道教对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34、道教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35、道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36、何为道教五大经?

37、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38、道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39、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40、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41、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42、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43、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三、道教宗派

44、道教有哪些教派?

45、道士分哪几类?

46、什么是五斗米道?

47、什么是太平道?

48、什么是真大道教?

49、什么是太一教?

50、什么是正一道?

51、什么是全真道? 

52、丘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四、道教礼仪

53、道士是什么? 

54、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55、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56、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57、敬香怎样敬?

58、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59、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60、道教的教规有哪些?

61、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62、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63、道教神仙怎样称呼?

64、道教法坛怎样称呼?

65、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66、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67、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68、何谓符籙?

69、何谓斋醮?

70、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71、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

72、怎样许愿、还愿? 

73、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74、道教节日有哪些?

75、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76、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77、何为道历?

五、道教宫观

78、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 

79、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80、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81、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82、何谓万法宗坛?

83、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84、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85、道教名山有哪些?

86、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六、学道修行

87、修道是为什么? 

88、如何加入道教? 

89、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道门呢? 

90、实修实炼是指什么? 

91、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几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 

92、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93、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吗? 

94、道教五术具体指什么? 

95、什么叫《道藏》?

96、道教崇拜偶像吗? 

97、道士可以结婚吗? 

98、道教与民间信仰为什么有些相似? 

99、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学院?

七、道教禁忌

100、什么是“戊不朝真”?

101、什么是“道不言寿”?

102、斋醮道场法会禁忌。

103、供品禁忌。

104、敬香禁忌。

105、道教服饰禁忌。

106、修道者饮食禁忌有哪些?

107、信士朝圣敬香禁忌?

八、道教服饰

108、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109、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110、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

111、道士为什么穿道装,蓄头发?

112、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九、祖师仙真

(一)先天尊神

113、道教的神仙谱系是怎样的? 

114、何谓道教三祖?

115、道教的各种神明有什么区别?

116、何谓三清三境?

117、何为昊天玉皇上帝?

118、四御是哪几位?

119、何为北极大帝和长生大帝?

120、何为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祗?

121、何为三皇五帝?

122、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迹有哪些?

123、何为斗姥元君?

124、何为三官大帝?

(二)祖师仙真

125、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126、雷神是何神?

127、玄天上帝来历如何? 

128、东岳大帝是何神圣?

129、文昌帝君是何事迹?

130、关圣帝君事迹如何?

131、何为碧霞元君?

132、何为天妃娘娘?

133、赵公明元帅是何来历?

134、王灵官是何来历?

135、城隍爷是何神灵?

136、太岁君是何神明?

137、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为何神?

138、创成道教的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139、葛玄天师是何来历?

140、葛洪真人是何来历?

141、许逊天师是何来历?

142、萨守坚真人是何来历?

143、三茅真君是何来历?

144、寇谦之是何来历?

145、陆修静是何来历?

146、陶弘景是何来历?

147、何为道教五祖?

148、少阳帝君仙迹如何?

149、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150、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151、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152、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153、何为道教全真七祖(七真)?

154、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155、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156、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157、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158、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159、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160、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161、何为南五祖?

162、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163、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164、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165、陈泥丸真人事迹如何?

166、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167、道教八仙是哪八位?

168、汉钟离系何来历?

169、吕洞宾仙迹如何?

170、张果老来历如何?

171、韩湘子传略如何?

172、李铁拐事迹如何?

173、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174、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175、何仙姑是何出处?

176、扁鹊是何来历?

177、孙思邈是何来历?

178、张三丰是何来历?

179、道教里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180、道教的现状如何? 

附录一:道教节日表

图片

一、道教教义

1

问:什么是道教?

答: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2

问: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答: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天师道教。春秋时期,老君復授道于东华帝君王玄甫;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祖师授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至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予重阳祖师以至道。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

3

问: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答: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

问: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5

问: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答: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6

问: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答: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

问: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

问: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答:道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

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平等。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

《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教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

问:何为道教三宝?

答:道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

问: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12

问:什么叫守庚申?

答: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报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为了除去三尸神,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流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或者斩却三尸神。

13

问: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答: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

问: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

问: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

问: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道教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徒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需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徒的修为境界。 

17

问: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答: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

问: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济世利物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

问:何谓三界十方?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

问:何谓四恩三有?

答: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21

问:何谓三皈五戒?

答: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22

问:如何拜师?

答: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

问: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答: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

问:何谓三障与十恶?

答: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

问:何谓三塗五苦?

答: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

问: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27

问:什么是三元五腊?

答: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

问: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答: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29

问: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相关的人物。

道教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

问: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答: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标签:

与《目录:道教入门知识一百八十问》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