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经典诵读:文化常识,生肖节庆

编辑:算命一条街 日期:2021-03-19 08:55 来源:未知 浏览: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本命年】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汉族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认为这样可以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经典诵读:文化常识,生肖节庆
图片来源: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吃团圆饭、拜年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称为“上元”“元夜”。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等习俗。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寒食】清明前一、二日,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天。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相传寒食节来源于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清明】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古人称之为“清明节”。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习俗。

【花朝】旧俗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花朝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上巳】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为“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为“修禊”。后来变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习俗。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终伏,总称为“三伏”。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极为盛大。

【乞巧】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民间有七夕穿针乞巧、祈拜福禄寿、礼拜七姐等风俗。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是中国人祖先崇拜的重要体现。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之俗。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称“腊八节”。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祭灶】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南方二十四日,北方二十三日),即民间的“小年”。人们用纸马饴糖送灶君升天,谓之送灶;除夕夜又接回来,谓之迎灶,在家一年,保佑平安。两种仪式,女眷均不参加。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晚,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谓之“守岁”。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标签:

与《经典诵读:文化常识,生肖节庆》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