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浅谈国学易经的起源及话语系统

编辑:李铁嘴 日期:2022-10-28 08:27 来源:乾坤网 浏览:

人们普遍认可易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明的源头活水,但同时又非常迷茫,感到易经深奥,是神秘文化,是玄学,甚至与封建迷信混淆在一起。本文就是想为易经正名,让大家知道易经的来龙去脉,认请易经的本质、易经的本来面目及发展趋势。为此,特将该文分享给喜欢易经,对易经充满好奇心的朋友们。

一、八卦起源及含义

易经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这三个圣人的功劳,再细分的话,就是伏羲发明了八卦,文王推演出64卦,及卦名、卦辞、爻辞。孔子作易传,从哲学角度,做了解读。将易经的占卜功能,进化到理性、科学体系。

那么伏羲是怎么发现、发明八卦的?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他非常聪明,长期观察天、地、人、物以后,归纳所得,制作为八卦符号。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下面讲讲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生成过程及其含义。

1、太极含义

太极,是指派生万物的本原,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2、两仪含义

两仪,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如阴阳,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对立统一等。

3、四象含义

A、四象代表空间

四象,代表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B、四象代表时间

四象,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4、八卦含义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现象,以及万事万物。

八卦,代表八个方位。

在《黄帝内经》中,八卦代表奇经八脉。

八卦,代表八个季节:立冬、立夏、立秋、立春、冬至、夏至、秋分、春分。

后人又将八个季节延伸到二十四个节气。

二、易经名字的由来

孔子时期的《周礼》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就是说历史上六十四卦至少有三种排列方式:《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所以,《周易》没有出现之前,统称“易”。

据史书记载,《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但是通过近30年考古挖掘、民间走访,又陆续发现了《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古本。

1、《连山易》

《连山易》相传为伏羲、神农氏所创,成书于夏朝。《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代表山,《连山易》反映那个时期人类十分依赖山林,山林里拥有无穷无尽的宝藏,那时生产力比较落后,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生计。

《连山易》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

从民间发现的《连山易》八卦图上可以看出,《连山易》使用的是后天八卦。

2005年在贵州省发现了水族(来自北方的民族)的水书《连山易》。

2004年底中央电视台,在贵州省曾采访过《连山易》古本收藏者水族谢朝海老人。2005年谢朝海将其所藏的《连山易》五册(相当于八万字),捐献于贵州省民族图书馆,现藏于荔波县档案局。

2、《归藏易》

1993年3月,文物专家在清理湖北陵江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时,意外发现失传了几千年的奇书《归藏》,有398枚《归藏》简,约四千余字,这与《新论正经》记载的:“《归藏》四千三百言”完全一致。专家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卦名和《周易》相同或相近,但从卜算的结果上看,两者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卦象相同结果却完全相反。

在起卦的过程中,它们的卜占动机、目的都存在较大差异,正因如此,才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归藏》的成书时间要早于《周易》。两者对比后,《周易》会显得更加高深,更加实用。

《归藏》仅存《初经》、《六十四卦》、《十二辟卦》、《齐母经》、《郑母经》、《本蓍篇》、《启筮》等七篇。

《归藏》,由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即一切都来自母亲简狄,引申为人类的文化与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于又归藏于地。从山林转移到平原,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转变为生产力比较先进的种植业。

《归藏》的卦名与《周易》也有所不同,如《归藏》中的马徒、分、林祸、荧惑、钦、岑醉,在《周易》中,分别为随、豫、临、贲、咸、既济。(《经义考》)六十四卦内容也有所增益和改变。

《归藏》成书于殷商,依托归藏氏(即黄帝)之名而作。宋朱元异撰《三易备遗》载《中天归藏易》三卷,以天干地支纳音配卦爻占断吉凶。明《汉魏丛书》其中《归藏易爻卦八宫分宫取象歌》言归藏易之概要,其歌列八卦之名为地、木、风、火、水、山、金、天。

3、《周易》

大量实践证明,八卦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千变万化。文王阅历丰富,又是一国之君,文王利用狱中七年,总结自己多年研习八卦的经验,出狱后在文武百官协助下,将八卦重叠成64卦,并起卦名、卦辞、爻辞。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到《周易》时代,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认为天为大,有天才有地,重视宇宙天体了。所以文王的六十四卦以乾为首,把乾放在西北位置,中国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中国的龙脉昆仑山就在西北方。

在黄帝(公元前3000年)之前,经历“连山易”、“归藏易”这段时间叫做“易”,经周文王(公元前1100年)到孔子(公元前500年)之前,叫“周易”。

虽然“三易”中的《连山易》、《归藏易》近年陆续现身,但与《周易》相比,《连山易》、《归藏易》从理论上还显粗糙、适用性也稍逊一筹。笔者认为,与其说是《连山易》、《归藏易》早已失传,还不如说是被后人抛弃了。

现存版本的《易经》理论体系完整、完善,日益深入人心,已被世人所接受,所以目前发现的《连山易》、《归藏易》,也仅限于专家们研究、探讨。

4、易经的诞生

儒学圣人孔子学习周易后,作易传。他从哲学的角度,把周易做了深入解读,从而将周易的占卜功能,进化到理性、科学体系,使周易的话语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占卜人事、国运,到观察、研究整个世界。

孔子作易传之后,“易经”名正言顺诞生了。

“周易”之所以不等同于“易经”原因有二:

一、“周易”是周文王在八卦基础上,创建或完善了64卦,并命名、作卦辞、爻辞形成的。文王的“周易”,就是周朝的产生的“易”,“周易”里并没有包含孔子易传的内容。

二、虽然“周易”和“易经”都包含“易”字,“易”字从字形上看,是日月叠加而成,代表阴阳,从字义上理解,“易”就是变化、变通之意。但是“周易”与“易经”还差一个“经”字,什么是“经”呢?“经”是表现思想、道德和行为标准的书,比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等,显然不包含“易传”内容的“周易”,肯定承担不起“经”的重大责任。所以笔者认为,网上解读“周易”就是“易经”的说法是不准确、站不住脚的。

易经的核心理论是象数理占,两大话语系统是术数和易理。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就是指《周易》,《传》就是指《易传》,又称为《十翼》.《经》对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辞和爻辞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及后学所撰。

经过孔子及其后学的逐步改造和解释,易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出现了转向。《周易》中卦爻符号不单是筮占的记号,更是表征动态宇宙结构图式和穷理尽性、改造世界的工具;《周易》文本由卜筮话语系统转换为哲学话语系统,筮占不再是《周易》研究的唯一选择。

易经的核心理论是象数理占,两大话语系统是象数(术数)和义理(易理)。

有人说,八卦既然可以演变为64卦,以后能不能再次叠加成数百个卦呢?我认为没必要了,就像24个节气,不可能再增加到48个节气一样。你看64卦的排列顺序、排列规律,就与64种人体遗传密码完全一致。这就充分说明64卦已经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了。

以下是64卦与人体遗传密码对照表:

三、易经的核心理论和话语系统

易经的核心理论是象数理占,两大话语系统是术数和易理。

(一)、易经的核心理论:象、数、理、占

1、“象”指形象、象征的意思,所谓象征,就是模拟万事万物的形象以喻意。有物必有象。如自然现象,动植物等。“象”注重自然规律。

“象”有三种含义: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状,二是八卦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三是卦辞和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

两汉时期,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两汉易学家认为,《易经》中最重要的是象,一切卦辞和爻辞都是以象为基础的,所以他们从象数角度解释《易经》。

经过一段时间的衰落,北宋时期的华山道士陈抟重新振兴了象数学派。陈抟创制了包括太极图在内的各种图式,用以解说《易经》卦象爻辞。

2、“数”是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

数以征象,有象必有数,如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说明象和数实为一体,密不可分,伏羲画八卦,由数起。

“数”也有三种含义:一是表示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三是占卜过程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3、“理”,就是易经的哲学部分,也就是“道”学,是精神层面的,古人将易经的思想去看待万事万物,就形成了以易经为基础的宇宙观、政治观以及人生哲理上的见解。《易经》的理,具有哲理性、科学性。

4、“占”就是占卜。占卜在象、数、理、占中,占放在最后,这并不能说明占卦不重要,也不要片面认为,不会占卦就等于没学过易经,如果太执着于用易经来占卜,而忽略了易经其他方面的内容,那就太小看了易经本身的价值了。

荀子说:“善易者不占。”意思是说,每一个人或做每一件事,都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推理,那么不需要占卜,也可以预知结果。

(二)、易经的两大话语系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易经》流派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

易经界将《象数派》和《义理派》,则多称之为《术数派》和《易理派》。

(一)、象数(术数)

象数学派注重卦象、卦变的研究,依其所理解的道理推断人事吉凶。

术数也称“数术”。术数的理论基础是先后天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

1、术数的四个概念

(1)、盘式的概念:如奇门遁甲,紫微斗数。

(2)、符号的概念:如六爻,梅花易数。

(3)、干支的概念:如四柱推命。

(4)、形式的概念:如风水术。

象数(术数)学派代表人物,有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晋朝的郭璞,汉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寿,唐朝的李虚中、袁天罡、杨筠松,宋朝的徐子平、陈抟、邵雍、朱熹,明代的刘基以及晚清时代的尚秉和等。

象数、术数看似一家其实也有区别。

在汉代,孟喜、焦延寿、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创立卦气、纳甲、爻辰、互体等学说,“象数学”由此产生。北宋邵雍又创“先天学”,使象数的含义不断扩展,演变成包含天文、历法、乐律、养生在内的庞杂的象数体系,从而与“术数”难以划分清晰的界限。一般以“象数”为探究宇宙生成秩序的自然哲学,而以“术数”为占测人事祸福的方法。

两晋时期精通天文、历算、卜筮的郭璞,又将堪舆、天人合一之道的风水学引入术数范畴。

2、阴阳五行和干支学说

谈术数,必须要提到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这是术数的核心理论。

(1)、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五行学说一般认为产生在战国时代。

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被秦汉、儒家和方士所吸取。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

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五行除代表五种基本物质形态外,还在方位上代表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在中医里代表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五脏;在音乐里代表宫(土)、商(金)、角(木)、徵(火)、羽(水)五音;还代表五种情绪:喜(火)、怒(木)、忧(金)、恐(水)、思(土)。

(2)、天干地支学说

远古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天干地支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常用于历法、术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

干支既代表时间,又代表空间。

天干地支代表时间和空间

十天干

甲乙木代表春季,又代表东方;丙丁火代表夏季,又代表南方;戊己土代表中央(中部);庚辛金代表秋季,又代表西方;壬癸水代表冬季,又代表北方。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属相。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月份。

寅卯辰代表春天,又分别代表东北方、东方和东南方;巳午未代表夏天,又分别代表东南方、南方和西南方;申酉戌代表秋天,又分别代表西南方、西方和西北方;亥子丑代表冬天,又分别代表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

十二地支在《黄帝内经》中,又代表十二经络。

(二)、义理(易理)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孟子云:《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理”含有条理、纹理、道理等含义。义理派注重《易经》的卦名、卦辞和爻辞,以及卦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它从抽象的德行、功能、属性、意义出发进行解说。

“义理”体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刚柔相推而变在其中”,“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关于宇宙根本规律的命题,认为人应该待时而动、自强不息,要有忧患意识。

易者,变化也,易理是指客观变化前提下形成的规律,只有客观性质的变化,才能叫“易”,易之一切都强调客观。

易理利用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成过程,解释了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易理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

“义理”(易理)派杰出的代表人物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孔子、庄子、荀子、邹衍(五行说创始人),三国时期的王弼,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王安石、胡援、程颐、杨万里、李光等。

四、“象数派”和“义理派”的源流

《易经》的起源扑朔迷离,充满神秘,在西周前期,《周易》由卜筮官掌握,没有流入民间,春秋时也基本如此,到了战国时《周易》开始外传,最起码读书人都能见到其书,如庄子、荀子等人都提到它,但还是卜筮书,正因为如此,才没有被秦始皇烧掉。从汉以后,《周易》就开始走两条路,一条是“象数”,一条是“义理”。汉时仍以“象数”为主,即易与卜之间的关系在正统研究中仍然有很大地盘,其中焦延寿,京房是与以谈灾变,即卜邃面著称,称为“占候”。

焦延寿生在汉昭帝时,曾从师于孟喜,他的学说完全以灾变为重,把六十四卦按节气分派给一年的三百六十日,每卦六日,一日一爻,六十卦共三百六十爻,余下四卦“震”、“离”、“兑”、“坎”四卦,再参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占卜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日卦辞来断定吉凶,还要参验风雨寒温等变化。

所以,焦延寿用的是真正的“卜易学”,也正因为此,焦延寿的易学肯定有更古老的渊源。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就是专门研究焦氏易林,他从中挖掘出许多自汉就失传的古易象。据史载,东汉水平五年,京师干旱,汉明帝登上台,命人取来算卦用具,根据《易林》占卜,其辞为“蚁卦六户,大雨集”,第二天果然下起大雨,焦氏《易林》的特点是每卦的卜辞事实上都与易象紧密相连,尚秉和的易象就是从《易林》的卜辞中挖掘出来,这些易象又和周易古经可以互相参证,总之《焦氏易林》是卜易学史上的一大巨著。

汉易最大特点是以象数为主,其象数的主要内容有:互卦、消息、爻辰、阴阳升降,卦变、纳甲,卦气、蒙气、十二时辰等,其中内容都与天文星象、历法有关,这正是古易的精华所在,也区别于后来的“义理派”,这种逻辑体系正是与卜易所共同的,也是今日研究卜易的人可寻找的源头,而后来的“义理派”却对卜易启发不大。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太极图等,其实《易经》原著中并没有这些内容,是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所以这里不再赘述河图洛书、先、后天卦以及太极图的来龙去脉。

儒家从阴阳符号出发,构成了贯通天人的哲学体系。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科学自然观、方法论。如阴阳互补原理、对称原则、变化理论、平衡思想、感应学说、符号化信息处理、仰观俯察试验方法、取象比类方法等,从而淡化了《周易》的神学性质,使易学由卜筮向理性和科学转变迈出了最可贵的一步。

五、“象数”(术数)和“义理”(易理)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有人还把《易经》分为学者派和江湖派,突出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异。江湖派利用《易经》衍生出的众多占卜术谋生,虽然略显低俗,但在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学者派则探究《易经》中的高深哲理,对预测生活琐事不感兴趣。

为此,中国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前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唐明邦,对易理和术数做了精准解读,正确揭示了易理和术数之间的微妙关系。

唐明邦说:“易学的文化价值,包含着学与术两大方面。易学的本质,在学不在术,可以理解,同时亦当明确,学与术既有原则区别,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豆剖瓜分。《易传》早已指出,古人于学于术,均极重视:‘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玩辞’属学的内容,‘玩占’属术的范围。数千年来,学与术一雅一俗,长期并存,独立发展,无可争议。”

对于象数之学,后世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象数学丰富了易学,不仅与《易经》吻合,也与天地万物之理相符,实用而科学;否定者认为象数背离《易经》原意,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毫不相干,走上“存象忘意”的歧途。

象数说的热度到了三国末期,大约从虞翻解易开始消退。与此同时王弼的义理派崛起,一直发展到今天。义理派解易方法被文人学者传承,统治易学二千年。

为什么义理派一直统治易学正宗地位呢?义理派是孔子开宗,商瞿子木传承。司马迁《史记》有详细传承分支表。孔子睿智,引导后人向社会治理,一切为了思想统一,国家认知的统一,维护和谐世界的出发点解读《易经》。把易理引入了社会治理学,社会心理学。这样的学说正好是古代帝王希望的学问。所谓:“《易经》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义理派和象数派都不排斥象的概念。

义理派用道理来解象;象数派用五行解象。义理多向政治、社会治理和科学层面倾斜;象数派多面向预测和方术。笔者认为,其实两派各有千秋,只有两派联手,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扬光大。

最后将世界著名哲学家荣格对易经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谈到世界人类之智慧宝典,首推中国之‘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