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迎来大暑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这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节,“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
宋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夏夜暴雨
宋 刘敞
大暑积炎夏,沈阴昏楚天。
疾雷五河裂,飞电万星悬。
涨泽通南国,孤城斗百川。
似传黄鸟语,欲反濯龙渊。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时节正值“双抢”之时,在高温环境下,需要进行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早稻到了收获时期,需要削减后期风雨造成的各种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晚稻适时栽插,能够争取晚稻快速生长,晴天多割,阴天多栽,一般在7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