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昼长到极致,夏至节气便带着滚滚热浪正式登场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夏至节气承载着古人观察天象的智慧,也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和养生之道。想知道老祖宗在夏至节气这天都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
一、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古代夏至是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举行仪式祭拜土地神、祖先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避疫,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消夏避伏: 顾名思义,就是躲避炎热伏天。古时,宫廷会在这天给臣子们分发“消夏避伏”的物件,如冰块、香囊、彩扇(夏至节,进扇及粉脂囊)。民间也有互赠扇子、香囊等习俗,寓意送去清凉。
食“麦粽”与“夏至饼”: 在江南一带,夏至有吃麦粽和夏至饼的习俗。麦粽用新收的麦子做成,清香可口;夏至饼则形态多样,有面饼、馅饼等,寓意尝新、庆祝丰收。
吃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习俗流传极广。夏至新麦登场,吃碗过水面条(凉面),既爽口开胃,顺应时令尝新,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顺遂、身体安康的美好愿望。
二、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
避暑: 避免烈日下长时间曝晒,尤其正午时分。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
避寒: 空调温度别太低(26℃左右为宜),避免冷风直吹,尤其护好颈背、肚脐、脚踝。少吃大量冰镇食物饮料。
避湿: 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勤换衣物,饮食清淡少油腻,可用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
夏至养生要点:
养心为重: 夏气通于心,易心烦气躁。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可小憩(子午觉)。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开高温时段,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清淡: 多吃应季瓜果蔬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莲子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当吃苦(苦味食物),清心火。
夏日常备消暑汤:
家中可常煮些简单有效的消暑汤水:
绿豆汤: 清热解毒,经典之选。
酸梅汤: 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冬瓜薏米汤: 利水祛湿,清热解暑。
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 相传为扁鹊所创,清热利湿解毒。
夏至节气不仅是天文时令的标记,更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养生智慧的重要节点。了解并传承这些习俗与养生之道,能让我们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感受季节的馈赠,安然健康地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