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相较于白露,寒露节气时期的气温更低,露水因寒意更重而接近凝结成霜。下面,一起看看寒露节气的宜和忌。
寒露三忌
忌讳露脚: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味着寒露之后,天气变冷,应当注重足部保暖,避免赤脚或露脚踝,以免寒气侵入身体。
忌讳刮风:在农村,寒露时节忌讳刮风,因为这会对庄稼造成损害,影响秋收。
忌讳吃寒凉食物:寒露时节应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如西瓜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应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羊肉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寒露三宜
宜润肺:
随着天气转凉和干燥,人们容易出现肺部不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宜添衣:
寒露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在这个时候,应当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
宜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当注重收养,即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寒露三要做
养阴润燥:寒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等症状。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百合、银耳等。
合理膳食:寒露时节应注重膳食平衡,适当进补。选择一些温性食物如红枣、核桃、羊肉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适度运动:寒露节气时节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