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以后重养生,清明时节,温度适宜,晴朗的天气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当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清明时节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饮食调养
1.减酸增甘、多辛少苦
清明时节,饮食应遵循“减酸增甘、多辛少苦”的原则。
甘味入脾,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等,有助于健脾养胃。但对于青团、粽子等甜腻食物,则应避免贪食。
同时,可适当吃辛味食物或佐料,如葱、蒜、茴香、豆蔻、砂仁等,能疏发肝气、补益脾气。
2.多吃蔬果、合理饮食
春季是吃蔬菜的好时节,如菠菜、韭菜、荠菜、香椿等,这些蔬菜不仅富含营养,还能祛除体内浊气、升发阳气。
起居调养
1.早睡早起、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清明时节,日常起居要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帮助阳气升发,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2.保暖防寒、避免受凉
民间自古有俗语“春捂秋冻”,尽管天气逐渐变暖,但早晚温差较大,仍需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应避免受凉,防止寒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3.调畅情志、温和运动
清明祭扫先人,难免悲伤。然而,过度悲伤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失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建议通过踏青郊游、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心情愉悦。